让世界看见江夏 让江夏走向世界
——写在大型国际传播融媒体系列报道《外国人在江夏》收官之际
在中共江夏区委宣传部的指导下,中共江夏区委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江夏区融媒体中心精心策划推出的大型国际传播融媒体系列报道《外国人在江夏》,于2023年月3月正式启动,6月下旬圆满收官。
《外国人在江夏》系列报道通过寻访我们身边的外国人,紧密结合本土特色,融入中国文化元素,以外国人最真实的语言,聚焦他们在中国、在武汉、在江夏的个人经历、生活状态和人生故事,以个性化的表现手法呈现江夏的气度与温度,用平凡、真实的故事打开江夏通向世界的密码,架起中外文化合作、增进人民友谊的桥梁,彰显江夏“国际范儿”。
据悉,本组系列报道历时3个多月,采访对象10人,分别来自加拿大、美国、埃塞俄比亚、俄罗斯、孟加拉国、白俄罗斯、英国、巴基斯坦等8个国家。他们中有年富力强的骨干教师、充满求知欲的留学生、年过花甲的创业者、在江夏旅行的模特,以及年轻优秀的科研人员等,他们有着不同的国籍、不同的肤色、不同的语言,各自在不同的工作领域奋斗打拼。系列报道以外国人这一“旁观者”的视角,讲述他们眼中的江夏,向外界展示文化深厚、产业发达、开放包容的江夏形象,表达了江夏人民“和”天下的理念与善意,对于讲好江夏故事,传播好江夏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江夏,是一次成功的尝试和探索。
“全媒体时代改变了传统的新闻报道形式,但优秀的新闻作品仍然离不开精心的策划。”江夏区融媒体中心主要负责人介绍,《外国人在江夏》策划之初确定了“精品意识,全媒展现”这一理念,江夏区融媒体中心新媒体平台全员参与,从标题制作、结构方式、语言表述、视频拍摄等方面精心打磨,力求故事性完整且内容生动、细节扎实,通过多位不同身份的外国人的亲身经历,把他们在武汉、在江夏的所见所闻所感真实地反映出来。一方面,客观地还原中国当下的社会生活;另一方面,通过中外文化的碰撞,展现中国特色和中国人的美好生活。在报道采制过程中,主创、后期、编辑团队先后召开13次策划会,开展头脑风暴,记者全程使用英语采访交流,充分挖掘人物背后的真实情感,在大体量的采访素材中精选视频和录音,以真情实感讲好故事,力求“一滴水中见太阳”,以小切口展现大主题。
《外国人在江夏》系列报道实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传播效果,创造了三个第一:省内区县级融媒体中心第一次策划推出此类题材的报道,开创了先河;第一次联动其他媒体平台即新华社湖北分社同步发布;第一次用中英双语方式对人物进行报道呈现,这在江夏区新闻宣传事业上尚属首次。在3个多月的时间里,《外国人在江夏》系列报道的全网阅读量超千万次,屡屡刷屏,先后被新华社湖北分社、学习强国、湖北日报客户端、极目新闻、大武汉客户端、武汉宣传、武汉外事以及新浪网、腾讯网、搜狐网等门户网站,特别是Facebook(脸书)等外网平台也纷纷转载,被武汉市委网信办评为一季度网络宣传好作品,受到社会各界的持续关注和强烈反响。报道推出后,引发了全国网友热议,网友纷纷为江夏点赞:“江夏是一个美丽又包容的区域,欢迎大家来到江夏。”“有容乃大,海纳百川,走遍天下,最美江夏,江夏欢迎你!”“走遍天下,醉美江夏,江夏欢迎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展示了江夏区良好的对外开放新形象,擦亮了城市名片。
大江大湖大武汉,大城大乡大江夏。一位长期关注江夏的经济学家表示,江夏区正处在一个深刻的变革期、转型期,全区上下正深入实施“五区战略”,奋力建设“五个江夏”,朝着实现“中部示范、千亿倍增”目标而奋斗。从长远看,要实现目标,必须胸怀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跳出江夏看江夏,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部分资源”,扩大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持续深化改革,不断扩大开放,在吸引外资、打造国际化的营商环境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增强发展后劲。同时,要继续讲好江夏故事,传播江夏声音,宣传江夏名片,进一步提高江夏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真正让世界看见江夏,让江夏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编辑:聂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