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7个先进典型上榜

来源:长江日报 发布日期:2022-05-13 17:01
【 打印 】 【 扫一扫 】
【 字体:  】

在毛泽东同志旧居前,“红巷爷爷”为中华路小学学生讲党史。长江日报记者苗剑 摄

5月11日,2021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名单揭晓,武汉市推荐的7个先进典型上榜。

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等部门和单位共同组织开展了2021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宣传推选活动,宣传推选出了100个最美志愿者、100个最佳志愿服务组织、100个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和100个最美志愿服务社区。

其中,华中科技大学第21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党史教育宣讲志愿者王一苇获评全国最美志愿者,武汉市“红巷爷爷”红色志愿服务队、华中科技大学西部计划(研究生支教团)青年志愿者团队获评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武汉市“心心语”心理救援热线志愿服务项目、武汉体育学院“篮球圆梦计划”助力乡村体育志愿服务项目获评全国最佳志愿服务项目,武汉市武昌区水果湖街道东亭社区、汉阳区洲头街道建港社区获评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

王一苇毕业后远赴新疆支教,她主动申请担任班主任,在授课的同时还帮助当地开展电商支农活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她先后在汉阳国际博览中心、雷神山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等抗疫一线进行物资转运志愿服务,并成为陈薇院士团队新冠疫苗试验志愿者。返校后,她选择用专业技能开展党史宣讲志愿服务活动,先后在团中央、教育部等平台播发微党课视频,在校内外宣讲30余场次,其党史教育宣讲原创微信推送被主流媒体广泛转载。

“红巷爷爷”红色志愿服务队起初由15名平均年龄70岁的退休老书记、老党员组成,现在发展到45名志愿者。他们传承红色基因,长期在武汉农讲所旧址纪念馆所处的武昌都府堤红巷,为游客义务讲解红色文化,传播党史知识;他们赓续红色血脉,走进辖区校园为孩子们讲“那过去的事”,培育、影响着下一代“红巷苗苗”;他们是扎根社区的“不老松”,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华中科技大学连续19年选派党员志愿者赴新疆、西藏、云南、贵州等西部基层,服务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西部边疆建设等国家战略,累计680余人。19年来,志愿者们用实际行动在脱贫攻坚一线、在西部边疆地区挥洒汗水、播种希望,坚持“志”“智”双扶,打造了“博识讲堂”“喻华计划”“见信如晤”“蚂蚁助学”“心西望”“童梦同行”“梦想编织计划”等品牌活动。

武汉“心心语”心理救援热线志愿服务项目已开展26年,是目前国内提供免费心理援助热线电话中开通时长排名最前的志愿服务热线,接听心理援助电话时长超过30000小时,年接听3000余人次,挽救了不计其数的鲜活生命,被誉为一条“希望的热线”“生命的热线”。武汉体育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发挥专业院校优势,赴乡村学校系统开展篮球体育教学等活动。自2017年以来,共有430名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覆盖7个地区121所学校,累计服务时长达132960小时,筹集善款600余万元,帮助7500多名孩子实现篮球梦想。

东亭社区培育了党员志愿服务队、文体志愿服务队、敬老爱幼志愿服务队、扶弱助残志愿服务队、应急救护志愿服务队、科普志愿服务队、“七宝”巡逻队等30多支特色志愿服务队伍,开展40余项特色服务项目。特别是“七宝”巡逻队开展的志愿服务覆盖辖区13个小区,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社区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积极创新志愿服务“线上线下+时间银行积分”等管理方式,鼓励引导广大居民积极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建港社区为促进邻里和谐、提高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动员更多居民参与到社区自治中来,通过引导居民做公益的方式,逐渐探索形成了公益积分工作法,并形成了“小转”启动、“大转”带动、社区内外双循环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