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以“厚植科普沃土 放飞科学梦想——汇科聚智 共筑支点”为主题的2025东湖论坛在汉开幕。来自国内外近1000位嘉宾齐聚武汉,共谋科技发展。
开幕仪式设置东湖发布、东湖见证和东湖实践等环节。主论坛上,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作主旨报告,共同开启2025东湖论坛。一场全景式、立体化、多角度展示前沿科技成果的盛宴徐徐展开,一场场科普的论道激发了创新热情。
四份报告在汉重磅发布
武汉高新技术企业近4年增长超2倍
东湖发布环节,《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指数报告2025》《武汉科技创新中心指数报告2025》《中国基础研究竞争力报告2025》《全球企业创新指数2025》四份报告重磅发布,打造重要研究成果和创新观点的“首发站”。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指数报告2025》显示,2024年湖北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稳步提升,占湖北GDP比重由2018年的5.0%增长到2024年的9.6%,湖北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将全力构筑中部崛起的“数字引擎”。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武汉科技创新中心指数报告2025》显示,武汉科技创新能力保持稳步增长态势,武汉科技创新中心指数得分较上年度增幅达14%。其中,根据该报告团队对2015年至2023年的观测,武汉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的数量实现历史新高,高新技术企业数再创新高,近四年增长超2倍。武汉科技创新能力全面提升,成为创新资源的“聚能场”、高水平科技成果的“策源地”、产权创新发展的“强引擎”、全球创新网络的辐射源。
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发布的《中国基础研究竞争力报告2025》显示,2024年湖北省基础研究竞争力指数为71.70,排名第六位,遥感、地球化学与地球物理学、陶瓷材料、自然地理学、地质学、地理学、多学科地球科学、地质工程、矿物学、病毒学等学科在全国范围内优势突出。
《全球企业创新指数2025》分析了全球与中国主要企业在未来信息、未来制造、未来材料、未来健康以及未来能源五大未来产业中的创新格局,中国未来产业创新资源高度集聚于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三大区域,呈现出“多点引领、集群共进”的空间发展格局,湖北以创新撑起了中部崛起战略支点,展示出强劲的发展韧性和巨大的发展潜能。
武汉人坚信能改变世界
诺奖得主被武汉科创活力感染
“这是我第四次到访武汉,但这座城市的发展速度依然令我惊叹!”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本杰明·李斯特教授接受长江日报记者专访时说。
本杰明·李斯特介绍,当前,团队正依托武汉光化学产业优势,统筹高校资源与产业需求,在复杂传统反应体系中探索离子对作用机制,为技术规模化应用奠定基础。
“作为科学家,我特别关注武汉的科学创新氛围。这里人们对科技展现出的热忱、执着和乐观的科创精神深深打动了我。与德国人常有的谨慎性格不同,武汉人坚信‘我们能改变世界’,这种积极向上的能量让我产生强烈共鸣。”本杰明·李斯特列举武汉高新技术产业数据并表示,武汉完全有潜力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网络的重要节点。
科学家寄语青少年
“不停歇地奋斗,不停歇地创新”
“不停歇地奋斗,不停歇地创新”“科技与爱国同行,做新时代的追光少年”“恒心铺就坦途,奋斗点亮青春”“永葆向学之心,常怀报国之志”……开幕式上,李德仁、丁烈云、丁荣军、谢先启、孙和平、李培武、杨春和、金梅林等科学家依次登台,为2025年度全国青少年创·造实践活动东湖特别奖代表颁奖并赠送寄语,希望年轻一代热爱科学,保持好奇,勇于探索,未来为祖国作贡献。
获奖青少年双手接过寄语,眼中闪烁着感动与坚定,现场掌声此起彼伏,成为两代科技人精神传承的温暖注脚。
来自新疆的九年级学生邓佳钰手捧科学家丁荣军写给她的“追科技之光,负时代之责”激动不已,“这份认可是激励,更是责任。未来我会更加关注科技,积极参与各类比赛,努力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
本届论坛正全方位构建“思想交流、创新传播、要素联动、协同发展”的高端平台,为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注入强劲动能。
编辑:陈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