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长江日报 发布日期:2025-11-12 08:30
【 打印 】 【 扫一扫 】
【 字体:  】

创新硕果满枝头,智慧之光耀楚天。11月11日,2025年“智慧之光”湖北省院士专家及博士后创新创业成果转化对接活动在武汉市洪山大厦举行,院士专家、博士后、科创服务机构及企业代表云集,武汉创新成果加速向全省转化。

2025年“智慧之光”湖北省院士专家及博士后创新创业成果转化对接活动现场。

现场14个专家成果转化项目签约,签约金额达5700余万元,创新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此次活动特设“揭榜领题”环节,将7个企业技术需求与专家攻关能力直接匹配,通过企业“出题”、专家“解题”、市场“阅卷”的形式,确保成果真正贴合产业痛点。现场展出专家及博士后科技创新创业成果68个,深度结合我省五大支柱产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求,尽显“湖北智慧”的创新活力。

现场14个专家成果转化项目签约

由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涂志刚教授领衔研发的“基于大模型训练的黑暗复杂场景视频图像智能复原与行为识别技术”实现重大原始创新,并与湖北三峡云计算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完成签约,标志着我国在低照度视觉领域已迈入产业化与规模化应用新阶段。

“就像把黑夜中的火柴光还原成黎明时分的光照环境,我们解决的是人眼看不见的难题。”涂志刚指着实时演示的屏幕说,通过前沿大模型训练,可将夜间堪比“火柴光”的微弱信号,智能复原为黎明般清晰的视觉效果,实现超300倍的画质跃升,让模糊人影轮廓立现,从“不可见”到“看得清”,更为后续行为识别提供高价值数据基底。

活动现场

目前,该成果已成功在宜昌市公安、交通、社区管理等多个单位投用,极大提升了公共安全与城市治理的夜间效能。宜昌大数据集团副总经理、三峡云计算中心董事长屈伟表示,将依托此项技术打造标准化产品矩阵。

创新成果展区内,湖北大学兼职教授、一心回乡(武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苏笑海博士的展位上,用粉煤灰、秸秆等工、农业废弃物制成的全降解农业用膜、育苗钵、容器等环保新材料产品琳琅满目,吸引不少上下游企业“围观”。

湖北大学兼职教授、一心回乡(武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苏笑海博士的展位。

“这些看似无用的废弃物,在我们手中变成了绿色财富,”一心回乡总经理潘慧菁拿起一卷全降解农用地膜介绍,“这款地膜在黄陂区已应用3000亩,明年将在东西湖区再推广5000亩。”此外,企业已与天门市某合作社签订协议,预计明年将有5万至8万亩天门农田用上这款“武汉造”无塑环保产品。

记者从省人社厅了解到,“智慧之光”是促进湖北省院士专家创新创业成果转化对接的品牌活动,已连续举办8年,是湖北创新生态中的重要一环。它汇聚顶尖智慧,铺就转化快车道,至今已吸引超千位院士专家参与,发布成果与需求2700余项,成功推动百余位专家学者的科研成果在荆楚大地的特色产业中落地开花。

编辑:聂杨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武汉市人民政府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