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武汉市政府新闻办召开“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武汉篇章”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五场),聚焦武汉加快文化强市建设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江岸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区人民政府党组成员盛寒枝
今年,吉庆街、江汉路双双入选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加上2023年获评的黎黄陂路,江岸区成为全省拥有国字号旅游休闲区最多的城区。最近总是刷到网友晒的巴公房子打卡照,特别圈粉。江岸区如何让老建筑“活”起来、让文化旅游业“火”起来?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期间,江岸区以《汉口历史风貌区实施性规划(2020年)》为总纲,以产业发展为导向、空间重构为抓手,一张蓝图干到底,实施历史价值提升、老旧社区全周期治理、公共空间提质、基础设施优化“四大行动”。以中山大道文化旅游轴、沿江生态景观轴为引领,精心打造黎黄陂路、青岛路等21条特色街巷,“一片一策”推进“八七”历史博览区、三阳设计互联区、青岛路文化体验区等6个片区建设。2020年以来,累计投资总额近450亿元,着力打造整体保护与活化利用相结合、历史风貌与现代气质相辉映的城市名片。
坚持保护第一,让老建筑“活”起来。汉口历史风貌区拥有177处文物、153处优秀历史建筑和62处特色里份,这些都是武汉的“活化石”。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完成八七会议会址、刘少奇旧居等9处革命文物建筑修缮和维护。打造5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串联29处红色场馆,形成了以中共中央机关旧址为核心,中组部旧址、中宣部旧址、汉口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等组成的“中共中央在武汉”系列革命文物群。2024年,共吸引500万人次参观研学。
对历史建筑,每一道门、每一扇窗都严格遵从保存原材质、原工艺、原形制、原结构的“四原”要求,最大限度保护建筑肌理。平和打包厂保护与再利用工程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巴公房子则拿下柏林设计奖建筑类银奖,如今已成为武汉的顶流打卡地。
里份街区也焕然一新。在保元里、咸安坊,不仅保留了老汉口的石板路、木楼梯,还引入了时尚小店、特色美食,以及全市首家沉浸实景剧《保元风云》。在同兴里、泰兴里,我们引导居民和租户自主改造,古着店、文创店、咖啡店各具特色,让老里份既有历史韵味,又有生活气息。
江岸充分发挥“江优势”和“岸特色”,推动文旅商融合,2024年,汉口历史风貌区接待游客3900万人次。
在江上,丰富游船体验,有“知音号”“长江荣耀号”“古琴号”等15艘特色游船,已接待游客123万人次。今年年底,“长江星耀号”将焕新升级,加设沉浸式光影剧场,为游客带来更优质的体验。长江灯光秀一直是游客喜爱的打卡项目,9月12日,长江文化艺术季在汉口江滩三阳广场开幕,璀璨的烟花和无人机表演点亮夜空,一位从业30多年的旅行社负责人激动地说:“武汉成为了旅游目的地,我觉得很骄傲。”
在岸上,武汉天地、吉庆街提档升级,成为省级夜间消费集聚区。精准把握年轻人的打卡需求,引进234家首店,有全球顶尖婚纱品牌,也有意大利高端家居品牌。X118潮流盒子二次元特色空间、通城印巷音乐现场项目以及“街头博物馆”“民俗非遗街”,让游客在欣赏老建筑的同时,还能偶遇非遗展演、动漫快闪,带动“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发展,文旅流量逐渐转化为经济增量。2024年,江岸社零额规模突破826.7亿元,较2020年增长71.1%,规模从全市第6上升到第2。
汉口历史风貌区的蝶变没有终点。接下来,江岸区还将推进大智门火车站修缮,做好“万里茶道”申遗工作;推进游轮母港建设,创建长江航运文旅示范区,打造更多文旅新地标。
编辑:胡之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