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下午,武汉市“建设支点 当好龙头”系列形势政策宣传教育活动走进武汉经开区。由市直机关干部代表组成的“城市观察团”来到中国车谷展示中心和武汉理工大学军山校区,以“感受武汉经济规模与产业升级新成就”为主题进行实地探访。
他们了解武汉经开区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历程,观摩智能网联汽车先进技术,探寻校地协同创新发展模式,感受“中国车谷”加速迈向“世界车谷”、加快建设车谷产业创新大走廊、助力武汉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的发展气场。
从一辆车到一个产业集群 车谷“奋斗史”令人感叹
走进中国车谷展示中心,“城市观察团”仿佛打开了武汉经开区的时光档案。从一层的形象序厅、历史文化展厅、现代产业展厅、规划展厅一路走来,讲解员介绍了武汉经开区的区域概况、历史底蕴、产业发展布局、战略规划等内容。

“城市观察团”了解中国车谷的发展历史。
在“聚变经开”的互动大屏上,东风大道、江城大道、大小军山等地标的今昔对比图来回切换,“城市观察团”驻足观看并感叹:“汽车产业让曾经的这片荒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展厅里摆放着一辆被拆解的新能源汽车和一套互动装置。“城市观察团”饶有兴致地触屏了解新能源汽车的电源系统、电力驱动系统和辅助系统。

“城市观察团”了解新能源汽车的构造。
随后,大家通过全息投影360°观摩东风旗下多款新能源汽车影像和数十款车模,在造车新势力展区了解岚图、猛士、莲花跑车等品牌概况,并通过裸眼3D屏观看“萝卜快跑”无人驾驶汽车从流水线跑到城市道路的全过程,感受创新驱动下的车谷“智造”。
来到二层,“城市观察团”先后参观了七大园区、科技创新、对外开放、绿色生态、招商引资、未来愿景等展区,全面了解武汉经开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以及“中国车谷”加速迈向“世界车谷”的远大目标。
望着入口大屏上播放的宣传片《借东风 定军山》,“城市观察团”成员赵进感慨不已。他说:“车谷用三十多年时间,从一辆车发展起一个产业集群,真的是一部奋斗史。它的目标不仅是成为‘世界车谷’,更要实现综合实力的全面提升。”
在三国遗址建卓越工程师学院 校地协同创新模式获赞
据史料记载,三国时期,大小军山是孙刘联军的屯兵之地。来到武汉理工大学军山校区,形似飞碟、帆船的建筑造型别具特色,校区和外界没有被高耸的围墙阻隔,“城市观察团”如同步入现代化的企业园区。

武汉理工大学军山校区鸟瞰图。
在学术交流中心,武汉理工大学教师任天成为大家介绍了军山校区的建设历程和基本情况。他说,军山校区重点打造人才培养改革示范园区、学科交叉及国际化示范园区、科技成果转化示范中心。目前,学校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与前沿交叉创新研究院已入驻军山校区,现有师生员工500余人。
随后,任天成重点介绍了产教融合典范“东风跃迁班”的建设历程及成效。他说,不同于一般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东风跃迁班”改变传统的专业培养模式,采用“1+2”培养模式,即学生第一年在武汉理工大学完成公共学位课、专业学位课及选修课程的学习,第二、三年则进入东风公司进行专业实践培养和学位论文等工作,学生拥有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组成的导师组共同指导。
首届“东风跃迁班”毕业生在高水平期刊及国际会议发表论文12篇;申请发明专利30项(已授权3项);获得软件著作权19项;在科研竞赛中获奖12项,其中省部级及以上奖项7项。《破壁“中国芯”:“东风跃迁班”的产教深融协同机制》成功入选2025年度卓越工程师培养优秀案例。
来到玻璃固化技术联合实验室,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唐锦带领“城市观察团”观摩硼酸盐玻璃的实验过程。他告诉记者,了解到新材料产业是武汉经开区着力发展的新兴产业之一,他已经向这里的一家半导体企业投递了简历。
走进人才公寓和学生公寓,“城市观察团”不禁为一居室和双人间的住宿条件连连点赞。“窗明几净,学习氛围太好了!”大家纷纷咨询近年来武汉理工大学本硕博的招生情况。
“城市观察团”成员李亚凤认为,武汉理工大学和武汉经开区形成了产学研一体化的校地协同发展模式,军山校区展现出创新驱动发展的蓬勃活力,在这里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实现深度融合。
机关干部立足岗位建设支点 实地探访催人奋进
“走出办公室深入一线感知城市发展脉动,我们倍感振奋、深受启发。”结束实地探访,市直机关干部对武汉在支点建设中当好龙头、走在前列信心倍增。
武汉市计量标准质量研究院综合计量部工程师赵进认为,武汉经开区立足长远、勇于创新的发展思路对于日常工作也具有指导意义,特别是在优化营商环境、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很有针对性。他表示,将把本次探访的感想转化为实际行动,着眼武汉发展大局思考和推动本职工作,积极尝试新方法、新机制,更好地服务企业,为建设现代化大武汉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校地深度协同不仅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更对市场监管工作的精准性、创新性和服务性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命题与新要求。”武汉市市场监管局一位干部认为,首先,要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便捷高效的登记服务;其次,要坚持以推进质量强市支撑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整合市场监管部门在质量、计量、标准、知识产权等方面的资源和技术优势,为企业提供全链条、全方位的服务;再则,在严守安全底线的前提下,创新 “柔性监管” 模式,针对新业态、新模式,实行包容审慎监管,给予其充分的发展空间,共同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他表示,唯有主动融入武汉发展大局,以监管创新护航创新驱动,才能为武汉高质量发展筑牢市场环境基石。
“中国车谷的万亿产业集群规模、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的技术突破让我真切看到武汉经济的坚实底气。”武汉市投资促进局青年干部李亚凤表示,将以本次探访为契机,在投资促进的岗位上扛牢责任、真抓实干,全力招引优质项目,持续擦亮“投资武汉”品牌,用务实举措为武汉高质量发展和打造“五个中心”作出应有的贡献。
下一步,“城市观察团”还将陆续走进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港区码头、跨境电商园区和生态湿地,探访武汉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全力打造“五个中心”,努力建设现代化大武汉,在湖北支点建设中当好龙头、走在前列的生动实践。
编辑:熊展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