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天天来看,终于越盖越高了!”11月12日,86岁的李老师拄着拐杖站在湖北大学危旧改项目南区工地围挡外,望着正在施工的1号楼桩基工程,心里满是憧憬。
当前,武汉正在实施以“五改四好”为主攻方向的城市更新。如何推进危旧房改造?武汉提出,体现“居民主体、政府支持、市场运作”的理念。湖北大学危旧改项目正是在这一理念下形成的第二例成功案例,也是湖北省第一家高校纳入危旧改项目试点范围的成功案例。

报名现场
“共同缔造”合作改造,居民将告别老旧楼房
“过去,每逢梅雨季,墙皮脱落、屋顶渗水,雨下大了还得拿盆接。”已在湖北大学老房子里住了25年的退休教师张老师回忆说。
说起住老房子的苦恼,李教师也补充道:“我们家住6楼,随着年纪一天比一天大,爬楼梯也越来越困难。想着明年搬进有电梯的新房,再不用爬楼,我心里就高兴啊!”

湖大社区教工宿舍楼
2023年11月,武汉市六部委联合发布支持危旧改实施的政策,湖北大学危旧改项目被纳入武汉首批危旧房改造项目名单。该项目已成为继青山区21街危旧房合作化改造项目之后的第二例成功案例。
危旧房合作化改造模式不同于“政府/企业主导,居民选择”的传统地产开发模式,而是实施“居民主导、政府支持、企业落实”的新模式。在改造范围内,居民成立联合社,统一改造意愿及需求,自主改造,委托建设;政府(省、市、区)给予政策支持;居民原地还建并适当出资,剩余房源进行市场销售实现收入,总体实现项目资金平衡。
2024年1月,湖大社区危旧房合作改造联合社成立后,多次召开理事会讨论项目用地、规划建设方案等问题,委托第三方公司进行项目论证和户型设计、方案评估等工作。为顺利稳妥推进改造,相关人员对老住户逐个上门宣传,征集意向,让湖大社区危旧改支持率达到80%以上。
中城公司副总经理、湖北大学危旧改项目负责人张君钰介绍,湖北大学危旧改项目由武汉市武昌区湖大社区危旧改合作化改造联合社和湖北大学为主体单位主导推进,联合武汉城建集团中城公司开展规划设计与工程建设。项目分为南、北两个区域,整体占地面积约100亩。此次改造涉及700套旧房,目前,先在规划的南区片空地建设431套,后续将继续在北区片进行建设。按照目前的规划,南区新建两栋住宅楼,待居民搬入,再拆除北区原旧房,继续建设新楼房。“通过我们的精细化测算与成本控制,预计可实现建设资金的基本平衡。”

南区项目现场进度图
记者采访了解到,此次湖北大学危旧改项目的整体房源,优先面向符合危旧房改造政策条件的老住户以优惠价出售,部分房源面向其他教职工以市场折扣价出售。此次率先启动的南区项目,计划建设2栋高层住宅及1所幼儿园。
居民实现“以小换大”愿望用时不到1年
教师代表、联合社相关工作人员全程参与方案论证。据他们回忆,在首批次选房时,三区16—18栋、四区4—9栋的老住户们通过“签约奖励+面积补贴+其他配套优惠政策”的组合方式,实现了“以小换大”的愿望。
采访过程中,王老师正好来现场选房。中城公司营销人员给他算了一下意向新房的价格,现住的95平方米旧房按1:1.12置换后,可获106.4平方米的新房面积,如果按拟选的115.98平方米新房计算房款,其中106.4平方米按5300元/平方米优惠价计算,超出的9.58平方米按16500元/平方米的市场折扣价补差,同时再叠加其他配套优惠政策,最终需要支付的总价较市场价可节省100多万元。
“对特殊困难群体,我们还设置‘绿色通道’,提供上门服务。”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有一位家住四区的年迈老人行动不便,营销团队主动上门为他办理签约,还协调银行工作人员上门办理相关业务。
记者采访了解到,湖北大学危旧房合作化改造项目“分期供地、同步签约”,确保施工与选房无缝衔接。截至11月11日,已签约314户,签约转化率达92%,其中30天集中选房期完成343户选购,去化率达80%。

南区项目鸟瞰图
为全市危旧改项目提供可参考模式
记者在湖北大学危旧改项目施工现场看到,新建的两栋高层住宅已初现雏形,目前正在进行主体结构工程,计划春节前完成结构封顶。
“这些户型是居民自己定的。”张君钰介绍,项目启动前,中城公司团队开展多轮意愿摸排,精准识别教职工改造需求。为了让景观资源优势得到最大化实现,设计团队沿沙湖采用高低错落的建筑形态,确保居民可享一线沙湖全景视野;在户型设计上打造了90平方米、113平方米、130平方米、143平方米四种户型,从两房至四房,适配不同家庭的居住需求;项目毛坯交付的同时,还提供精装定制服务,满足个性化需求。

南区项目建筑效果图
武汉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湖北大学危旧房改造项目总结出多个可推广经验,如强化政策解读确保知晓、提前摸排意愿减少决策成本、明确合作模式规避风险等,这些经验正被应用于全市危旧改项目,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让更多市民实现“安居梦”。
编辑:代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