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头就是黄鹤楼,连吃3晚不愿走,“文旅餐饮”让游客慢下来

来源:长江日报 发布日期:2025-11-09 12:16
【 打印 】 【 扫一扫 】
【 字体:  】

“边吃烧烤边看黄鹤楼,这是最绝的黄鹤楼同框打卡点”“为了这家店,一定要来一趟武汉”……最近,一家可以看见黄鹤楼绝美夜景的餐饮店在网上走红。在这家店就餐,不仅能体验“此地空余黄鹤楼”的诗意浪漫,更能在美食中感受武汉的烟火气。

10月1日,这家名为“山顶烧烤·又见黄鹤楼”的店一亮相,便成为外地游客争相打卡的热门目的地。国庆假期最长排队时长达2小时。

作为湖北省全新打造的文旅IP,“知音湖北 超级文旅日”以“美食”为主题,即将开启一场“17寻味荆楚”的旅程。武汉作为本月主会场,向八方游客发出“跟着美食游武汉”的寻味邀约。这家餐饮店恰好成为武汉“寻味+赏景”文旅融合的鲜活样本——游客用舌尖品味荆楚风味的同时,沉浸式感受城市地标魅力。

不少客人专程为“它”而来

“放下筷子赶紧录,武汉也太会玩了吧!”外地游客周女士举着手机,镜头里国风舞者的翩跹舞姿与身后的黄鹤楼同框,她语气里满是激动。

11月4日晚上6时,长江日报记者在”山顶烧烤·又见黄鹤楼”店里看见,六成座位已坐满,客人刚落座几乎都会朝黄鹤楼的方向举起手机,生怕错过这独一份的夜景。

晚上6时30分,当黄鹤楼的璀璨灯光亮起,露台上国风舞者翩跹起舞。“国庆长假期间,最长一桌等了2小时,可一走上楼,看到黄鹤楼夜景,所有人都‘哇’出声,说再等也值!”门店负责人于先生的话里满是自豪。

国庆长假期间,“山顶烧烤·又见黄鹤楼”日均客流600—800人,10月3日、4日客流高达千人。招牌菜“翡翠虾滑”每天备货六七百串,基本当日售罄;羊肉串日销量高达一两千串。武昌鱼、排骨藕汤等湖北特色菜也深受外地游客喜爱。

不少客人专程为“它”而来。武汉市民李先生说:“带外地朋友来这儿,介绍城市时特别有面子。”山西一位游客在武汉4天行程里,3个晚上都泡在这里:“就喜欢在黄鹤楼旁边吃烧烤聊天的感觉,比单纯逛景区有味道多了。”一对年轻情侣边拍照边笑:“没想到吃个烧烤还能这么浪漫,这张合影能在朋友圈赢麻了!”

从“吃顿饭”到“一场秀”

这家店的爆火,藏着武汉文旅餐饮的升级密码——不是简单把餐厅开在景点旁,而是让城市IP真正融入生活场景。

这家占地2000平方米、拥有120张餐桌的餐饮店,九成座位可无遮挡观赏黄鹤楼。负责人于先生介绍,最初选址时,这个地方就是一片空地,但胜在视野开阔,在地图上与黄鹤楼的直线距离只有260米。设计灵感源自李白“黄鹤楼中吹玉笛”的诗句,古风灯笼、水池倒影与黄鹤楼的文化氛围遥相呼应,将诗意与烟火气巧妙融合。

这里不仅仅是餐厅,更是一场沉浸式“文旅餐秀”。在黄鹤楼的绝美背景中,每日保留国风表演,舒缓浪漫的音乐引导顾客从“吃一小时”延长到“体验一个半小时”,客单价也随之明显提升。如今,广东、深圳、长沙等多地游客纷纷打电话预约,印证了场景化体验对异地客流的强大吸引力。

“文旅+餐饮”,让游客慢下来

“文旅餐饮不能只停留在‘看景点吃顿饭’,要将城市IP用餐饮的形态丰富起来。” 于先生认为,游客需求已经从“看一眼就走” 的打卡式旅游转变为“坐下来感受”的沉浸式消费,武汉美食游也正从“网红模式”晋级到“文旅+餐饮”模式,让游客慢下来、留下来。

武昌斗级营一座能拍摄黄鹤楼的“鲜花廊桥”也是新晋网红点。与之相连的火锅店正在装修,预计12月底开业。“我们计划打造‘古风表演+火锅’的场景,演员现场表演《西厢记》《牡丹亭》,增强文化沉浸感。”于先生透露。

在“知音湖北 超级文旅日”期间,武汉正在构建的是一个覆盖“吃住行游购娱”的全场景文旅生态。与山顶烧烤相似,武汉众多文旅餐饮业态正在焕新,让外地游客从“匆匆过客”变为“停留者”——他们不再是逛完黄鹤楼就离开,而是愿意为一顿有场景、有文化的烧烤停留数小时,甚至连续多晚到访。这种转变,不仅为餐饮行业带来新的增长空间,更让武汉的城市美食IP更具持久活力。

编辑:赖俊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武汉市人民政府微信公众号